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第2/4 页)

盛唐风月 府天 519 字 2024-02-22 11:41:18

“夫人,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都是我家中存货,难道还要按照市值算钱?只消对侄儿侄女们说,若想要报答,年节时写上一幅好字送我即可。”

杜士仪都这么说了,王夫人见郭子仪有些无奈,却也再未拒绝,她只能又连声道谢,悄然出了屋子。这时候,杜士仪方才开口问道:“如今朝中上下,全都正在忙着推举新君之事,别的都顾不上,但等到此事尘埃落定,封赏功臣之事,就不能再继续拖了。我只想问子仪一句话,你是打算继续镇守朔方,还是打算留在长安城,和嫂夫人以及侄儿侄女们团聚,安逸下半生?”

郭子仪没想到杜士仪在送完见面礼后,转瞬间就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并非完全没有准备,甚至可以说,在突入河北,邺郡的安庆绪尚在负隅顽抗时,他就曾经仔细考虑过此事。功高盖主,无可封赏,这从来都是古今功臣面临的最严酷考验,他已经预备好将来醇酒美姬,不复过问兵事。可杜士仪回归前线,而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战连捷,继而南阳王李係的来临,却带来了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数,他的计划就有些赶不上变化了。

他虽出身于官宦之家,可腾达却是在军中,当然也不甘心放手军权就此养老,可是,难道这样的权柄,他真能握在手中一辈子?照现在的情势看,这已经不只是天子是否能够容许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杜士仪到底打算怎么做?

于是,在长久的沉默之后,郭子仪终于艰难地开口问道:“敢问相国,将来打算何去何从?”

“我已经说过,回幽燕。叛乱了结了,但河北道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安抚诸郡,清丈田亩,招募流民,补耕备明年,趁着安禄山这场兵灾之后,河北多出了大批无主田亩之际,废租庸调,推行两税。”说到这里,杜士仪便跷足而坐,又加了几句话,“这右相之位,我会让出来。但作为条件,怀恩接我的安北大都护,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都播怀义可汗建东西牙帐城之事,亦是要定下来。如果你和千里仍打算出镇一方,朔方和河东节度则不换人。其余有功将士,则看他们的意愿。”

杜士仪再次确定自己会很快离开长安,可同时重申的条件和当初在军中时一模一样,郭子仪听在耳中,面色虽镇定,心里却再次勾勒起了杜系势力图。

相比留在长安为相国,天子一言便可以罢免,怎么及得上在边镇为节度使的自在?幽燕百姓视杜士仪为救世主;河东百姓因为王忠嗣的遭遇而对杜士仪心存同情,甚至有数郡之地根本就都是杜士仪的死忠拥趸;朔方众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