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复古党人(四)科举能废吗?(第3/4 页)

天下豪商 大罗罗 567 字 2024-02-18 08:33:30

因为这座襄阳雄城坚固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这可不是国力被连年战乱严重削弱的南宋朝廷打造的襄阳城,而是丰亨豫大的道宗朝不惜工本建造的雄城。而且潘孝庵还雇佣了大批青城学宫、格致书院的营造院出身的大匠,还使用了坚固且廉价的红砖和泥灰。

因为有了廉价的红砖,襄阳城墙不再是大量的夯土包上一层薄砖,而是用厚达一丈的红砖包裹夯土。红砖之间全部用天津泥灰(并不是产自天津,而是在襄阳城附近建窑烧造)粘合,异常坚固。

不仅是汉水南岸的襄阳城使用了这种红砖包土加泥灰粘合的技术。同襄阳城隔水而望,被称为“纸糊的”樊城,也用上了相同的技术!

而且进步的不仅是营造工艺,还有城堡的设计。几年前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和弩炮,在第一时间就影响到了襄阳和樊城的设计。

这两座城堡不再是传统的四方形结构,而是八边形的结构。八个夹角处都有一个突出的三角形马面(这种三角形马面的设计是从周国抄来的,这种初级的棱堡正在周国北部同金国接壤的地区大量兴建)。布署在两个三角形马面上的火炮、弩炮和神臂弩,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而且有了突出的三角形马面后,守军就不必在绵延的城墙上布署兵力。只需要在八个三角形马面上布署少量的装备了神臂弩和火炮的部队,就可以抵挡住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

可别小看这种大量节省兵力的设计。因为守军兵力的节省,就意味着粮食消耗的减少。历史上的襄阳在被围近五年后投降的原因,其实也是补给线中断所致。

如果历史上面对蒙古大军的襄、樊二城是两座装备了火炮的棱堡,忽必烈的大军恐怕得在襄樊城下一直待到元朝灭亡了……

除了两座砖石筑起的初级棱堡,潘孝庵还在襄阳棱堡城外,沿着汉水修建了一道24里的外城。也是红砖包土的结构,虽然没有三角马面,但是却在城墙沿线修建了24个半圆形的马面。并且在半圆形的马面上布署了炮台,可以安放弩炮、火炮或配重式发石机。这24个炮台是用来封锁汉水江面的!

如果宋军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大炮布设在24个炮台之上,那就不会有任何敌方的船只可以在这一段汉水江面上航行!

而在这道24里长的外城的尽头,则是依托虎头山修建长达10里的山城防线,直接连接襄阳城的南侧,而且还在虎头山的主峰修建了坚固的虎头山要塞,作为整个防线的核心。从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