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重用奸臣的儿子(第1/3 页)

这比领兵更好,他毕竟不懂军事,领兵作战只怕要吃败仗,那会丢脑袋的,不仅会害死很多人,也会丢脑袋,但是管钱就不一样了。

他原本就是一个钱眼里钻出来的,他老爹蔡京所有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他在料理,所以这个职位对他来说完全没有压力,甚至轻车熟路。

当下长揖一礼说道:“多谢陛下抬举,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圣恩。”

赵桓点头说道:“你们这次出海远洋是去做生意,不是什么宣扬大宋的国威,让外国来觐见,朕不需要。

朕需要的是正儿八经的做生意,你来我往,花钱买东西,拿好东西出去卖,赚大钱,就是这么简单。

他们愿意来觐见,朕也欢迎,但是规模有人员限定,这个就会交给礼部和鸿胪寺去处理,你不用管,你就是去做生意的。

当然为了让你们能顺利的开展贸易,朕也会颁发国书,你每到一处要拜见他们的统治者递上国书,并表明贸易的诚意。

可以让他们派人到船上来看我们的货物,引起他们的兴趣。才能组织贸易,毕竟你们去的地方恐怕还从来没有大宋的商人踏足过。

朕要你们去经营的不是近海贸易,而是远洋,要去很远的地方,来去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但是你们带回来的利润却会比近海贸易大无数倍,要赚就赚大钱。”

在宋朝,海外贸易主要是南洋诸国以及日本、吕宋岛这些近海国家,大宋的贸易船队最远也就是南洋的爪哇国和三佛齐国,当然,来到大宋贸易的还有古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当时分别叫做朱罗王朝和大食。

大宋的船队则没有到达这么远、一般只到三佛齐,跟朱罗王朝或者大食商人进行商品买卖。

后来是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才首次进入了印度洋,甚至到了非洲东岸,开辟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大航海时代。

只可惜只有那七次明朝就开始禁海了,后期虽然也有少量的海外贸易,但都是近海贸易,没有大航海时代的远征。

这使得明朝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步伐,没有能够从世界贸易市场上获取巨额的利润。

根据赵桓阅读的史料知道,当时宋朝为什么热衷于海外贸易?一来是因为陆地的丝绸之路被西夏给切断了。北边有契丹、金朝封堵,连绕都绕不过去,又不可能翻越那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走海路是唯一的选择。

同时海洋贸易巨大丰厚的回报也让大宋朝廷尝到了甜头,海外贸易基本上都是十倍以上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