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女人换粮食(第1/3 页)

赵桓说道:“朕可以让他们预支薪酬,最多一个人购买三石粮食,足够一家人活过这个饥荒,能够一直坚持到秋收。

而以后还可以得到这女子持续的家庭援助,这种自己造血式的救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也就是说,家人拿出一两个年轻女子到大宋来从事英雄母亲计划,便可以养活他们一家人,有女子的便能换到粮食活下去了。”

巴里一听激动不已,三石粮食省着吃,够一家四口过一年的,当然便可以度过饥荒了。

连连点头说道:“这太好了,这个老臣可以自作主张替帝国国王答应下来,没问题,来之前帝国国王已经授权老臣可以便宜从事,对于这个问题,老臣相信我西夏国王一定会答应的。”

赵桓点头说道:“行,那就好,具体的事物朕会让吕颐浩与你接洽,你们商定细节。

朕会调集大量粮草到宋夏边境来,签约就可以预支一到三年的薪酬粮食。”

“好的,多谢皇帝陛下。”

巴里跪在地上不停磕头。

赵桓之所以用粮食换年轻女子来当英雄母亲,其实也是一招釜底抽薪,借着这百年难遇的天灾,把西夏的年轻女子尽可能多的弄到大宋来生孩子。

他相信这些女子在大宋生活了十年之后,绝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在大宋长期生活下去,将会给大宋的人口增长带来一个不小的推动。

毕竟西夏人口有两三百万,年轻女子就算只有五分之一,那也有五六十万,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年轻女子大量的进入大宋之后,西夏的人口繁殖必定受到极大的阻碍,这一招釜底抽薪,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长期一看,必将对西夏的国力造成致命的打击。

假以时日,过上二三十年西夏就跟大越国一样不攻自破,而不得不依附于大宋,回归到大宋的怀抱。

赵桓就是要用兵不刃血的釜底抽薪的手段来对西夏开刀。

当然,赵桓之所以提出用女人换粮食,还是因为西夏在后世人眼中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属于内讧,所以赵桓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西夏成千上万的百姓活活饿死而见死不救。

而巴里其实老谋深算,当然也看到了这一步棋对西夏长远的影响,但他没有选择,既然双方西夏不愿意重新成为大宋的藩属国,那就只有这一招,用女人去换粮食了。

否则这些女人只怕也得饿死,还不如去换粮食,还能救他们自己,也能救他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