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高丽金行(第1/3 页)

其实霍汝文和皇帝赵桓都看到了,而且都注意到了,即便王楷这封信写得非常隐晦,但也都明白了高丽的第三个要求是什么?

高丽想把中部和南部租给或者借给大宋驻军,为期十年,或者更久,双方可以商议租借的时间,其用意当然就明确了。

高丽现在是没有办法驱逐宋朝驻军占领军,但是又不甘心土地就这么被宋朝占领了,所以想通过签订租借协议的办法,来明确宋朝对高丽中部南部的占领的非法性。

从而等到时间到了,再依照双方的条约,要求大宋按照条约撤军,这样就兵不刃血的把被占领的领土要回来了,这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丽不得已的委曲求全的办法。

可就算是这个办法,赵桓也没打算理睬,他是要把整个天下都尽数纳入大宋的版图的,怎么可能跟高丽签这么一个协议?约定这么一个期限。

即便期限到期,大宋不履行条约,不撤军高丽,高丽多半也是无可奈何,赵桓是不愿意落人口实的,占领就是占领了,这个绝不会让你在法理上站住脚。

而且在这个时代,其实是没有什么国家疆域的准确概念的,强权就是真理,这是每个国家信奉的教条,你有能力就可以攻占别国的领土归自己,别的国家也无可奈何。

赵桓要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强权即真理的游戏规则来征服世界,把世界都划入大宋版图。

不过现在赵桓也不会明确的跟高丽翻脸。

即便是金富轼拐弯抹角真知灼句的把第三个要求说出来了。霍汝文回答是先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三个问题以后再说。

他用的是拖字诀,你可以提你的要求,我可以置之不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金富轼明白霍汝文装傻之后,他也就明白宋朝在这个要求上是什么态度了,也就不再提,免得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也泡汤,那可就没地方哭去了。

当天回去之后,金富轼跟几个助手一番商议,觉得大宋开的条件只能接受,如果不接受靖康通宝,大宋是绝对不会把真金白银借给高丽的,更不会无偿的把粮食送给高丽。

而让高丽花真金白银来买粮食,高丽现在经济捉襟见肘,连之前战乱被烧毁的开京府的很多建筑目前还都是残砖碎瓦,没有修缮的,更没有钱组建军队,哪里又有钱去买粮食?

说到底一个字:穷!

于是第二天金富轼与霍汝文再次在政事堂进行谈判,金富轼当即表示全盘接受大宋开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