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美国的北方强邻(第2/5 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隆美尔 大罗罗 463 字 2024-02-18 08:26:13

移民法案:欢迎一切反对纳粹和军国主义的自由人前往安家落户。

所以德国情报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向赫斯曼进行了报告,而且还派了特务冒充波兰人和俄国人去投奔自由民主的澳大利亚。

不过派特务过去容易,派军队可就困难重重了,从欧洲发兵打过去光是坐船就得坐上两万几千公里。如果日本不愿意提供基地,登陆是根本不可能的。坐船是会晕的,两万多公里晕下来,大部分官兵都已经东倒西歪,没有个把月的恢复和训练,根本不可能上战场。所以赫斯曼现在拿“自由灯塔澳大利亚”也没什么好办法。

此外,美国扶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政策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和德国做对,但实际上也起到了进一步分拆大英帝国的作用。

一个强大起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王国,在未来无论如何是不会服从伦敦的支配的。所以对想要把英国本土并入欧洲合众国的德国而言,也不见得是不利的。

看到希特勒对“收复”澳大利亚没有什么兴趣,赫斯曼也就不提这个茬了,而是将话题转回了大英帝国——英国在欧洲一直都是个另类,现在还守着个破败帝国,如果不妥善处理,未来的欧洲合众国始终会存在离心主义的倾向。

赫斯曼首先让哈尔德向希特勒报告了印度战场的情况,希特勒听得很认真,但是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很明显,他对印度的兴趣不高。当哈尔德提及“印巴雅利安人”时,希特勒插话道:“他们的血统已经被玷污,不是纯正的雅利安人。”

“对,他们不是纯正的雅利安人。”赫斯曼点头同意了希特勒的观点,“但是他们仍然比印巴土著高等。”

这不是赫斯曼在歧视谁,而是印度本土的规矩——种好的就是比种差的高级!任何外来政权想要在印度站稳脚跟,就必须承认这点,否则就得天下大乱。而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接连遭遇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英国本土的平等思想始终在干扰印度帝国的治理。这种对印度而言非常有害的思想不仅让英印当局很难拉拢印度社会的上等阶层,而且还毒害了一代印度青年精英,让他们走上了和大英帝国过不去的路子。

所以在赫斯曼影响下的“印巴分治”和“印巴政治改革”中,就提出了“印巴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印巴雅利安人”和“印巴土著”区分成不同种族。

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伊丽莎白二世和弗里德里希一世为首的“欧洲裔印度、巴基斯坦贵族”也归入“印巴雅利安人”这个大概念中。

根据这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