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郁郁(第2/5 页)

乘龙佳婿陈淮安 府天 411 字 2024-02-18 08:30:23

弟弟,他就突然开口说道:“四皇子,张学士那其他几个故事,也都是这种格调吗?”

正在抽噎的四皇子微微一愣,随即细细想了一想,这才闷闷不乐地说:“反正都是这种挺晦暗的故事,听得我心里噎得慌,可难受了……”

他断断续续地又讲了《多收了三五斗》、《药》、《少年闰土》、《傻子》……虽说有的故事印象深刻,有的故事已经不记得细节,只能说个大概,但大体的基调却已经在他的讲述下显得非常分明了。

故事中的场景不再是朝中官员奏疏中的天下承平,不再是文人墨客诗词中的盛世长歌,而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多了很多沉甸甸的意味。楚宽稍稍迟疑了一下,最终出声说道:“太子殿下,如果可以,这几篇最好能请张学士用文字录入下来送进慈庆宫,以便于您仔细看看。”

三皇子正有此意,楚宽这建议可谓是正中下怀。他立刻点了点头,随即无奈地看了看哭得涕泪齐流的自家四弟,最终开口说道:“楚公公去打盆水来吧,四弟这样子出去实在是不好看,得让他洗把脸换件衣服才行!”

用一连串故事把四皇子说得眼泪汪汪落荒而逃,张寿可不觉得自己是恶趣味,又或者揠苗助长。和所谓的恐怖格林童话相比,叶圣陶老先生的童话故事集,只不过更现实更灰暗而已,反而没有那种诡异的恐怖,其实在某些方面和鲁迅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揠苗助长。他讲的故事中,不少一度进入了后世初中乃至于高中的课本,只有整体风格平实,唯独最后结尾较为沉重的少年闰土要低幼一些。

然而,年纪不大的三皇子和四皇子,那可不是他们小学六年级那会儿似的懵懂,生活在宫中的他们固然看似被皇帝养得娇憨,但其实早知世事!

虽然有道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但是,光读经史,只见帝王将相,兴衰存亡,忠奸黑白,却只能在某些描述中,窥见一点真正的生活,但那大多是泛泛而谈。

真正的生活,在文人笔记当中,可笔记杂谈相较于小说,在鲜明生动上就有所不足了。

只不过,张寿没想到的是,不只是四皇子,听了他的故事,同样致郁的人里,还有一个朱莹。虽说不至于像四皇子这样情绪外露,但在公学中蹭了一顿午饭,傍晚方才归家的朱大小姐无精打采,意兴阑珊,和早上出门时的神采飞扬形成了鲜明对比。

听到下人禀报上来,早就知道朱莹是去了公学听张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