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希特勒新政(六)(第2/4 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大罗罗 463 字 2024-02-18 08:26:13

础,能够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就成了德国战略储备物资的主要来源地。

“可是我们同苏联的合作也在壮大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希特勒顿了下,“这将会对未来的战争构成不利影响!”

他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们可以一直和苏联和睦相处吧?”

实际上现在苏联的力量比历史上也强不了太多。因为在苏德合作强化的同时,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交往却出现了弱化。原因是苏联原材料出口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而且他们的工业化速度也是有限的——工业化不仅仅是进口一些外国机器和技术,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建设工程和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调拨”到工业。

苏联从德国进口十几亿马克的机器和技术,其国内往往需要十倍二十倍于此的投资进行配套。同时还会涉及到工业、农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为了满足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变成了工人,国家需要为他们提供口粮配给、住房配给和其他各种相关的保障。所以苏联工业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城市化的过程。

这里面涉及到的投资规模极为惊人,又伴随着工农业的短缺严重失衡——农业劳动力减少,需要供养的人口却大幅增加,同时还要负担日益增长的出口任务,自然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因此,苏联不可能在苏德合作规模扩大了几倍的情况下,再如历史上一样进口同样多的美国机器——苏德合作和美国机器之间存在互相替代的关系,而不能进行简单的加法。否则苏联国内的农业就承担不起了!

而且由于右岸乌克兰这个农业区的丧失,让苏联的农业生产规模小于历史同期。虽然斯大林通过开发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但是终究比不了右岸乌克兰这个粮仓(那可是全世界最好的土地啊)。

所以苏联的力量并没有比历史上增加多少。反而是波兰联邦在毕苏斯基“独裁”建立之后,开始了一轮工业建设——由于右岸乌克兰归属波兰,波兰联邦通过出口粮食和肉类,获得了不少外汇。因此可以在英法的帮助下在煤矿储量丰富的加利西亚地区进行一些和军工、重工业相关的建设,还扩建了那里的煤矿,开设了不少发电厂。

而且,波兰的军事力量也比历史上强大!不仅是因为加利西亚的工业建设。右岸乌克兰和立陶宛不仅给波兰带来了更多的粮食。而且还带来了超过2000万乌克兰人和200多万立陶宛人。使得波兰联邦的人口现在接近了5300万。

“阿道夫,你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