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斯大林不高兴(第2/4 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评价 大罗罗 463 字 2024-02-18 08:26:13

—德国内部对于是否要消灭苏联是存在巨大分歧的。

以帝国元帅赫斯曼和帝国元帅施莱彻尔为首的容克军官集团可能不愿意灭亡苏联,他们这些人在1942年6月前大多是苏联的朋友,还在苏德合作和苏德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而以纳粹党魁希特勒为代表的德国右派工贼势力显然是极端仇视苏联的,这些人虽然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但是对苏联的仇恨甚至超过了贪婪的资本家!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判断,认定德国纳粹帝国主义集团在1943年内的目标将是夺取整个乌克兰,通过长期围困夺取列宁格勒和华沙,并且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是不会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

巴甫洛夫元帅首先介绍了最高统帅部对德军意图的判断。其中夺取整个乌克兰的判断是基于苏德秘密和谈,德国……至少德国容克集团的目标是乌克兰,这是非常明确的,那么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就有可能用军事手段攫取,这也是容克军官集团一贯以来的做法。

而通过包围夺取华沙孤城是肯定的,无需多言。至于列宁格勒的得失,在斯大林看来很可能会决定德国的对苏政策。如果列宁格勒最终成为“女皇陛下忠实的彼得格勒”,那么灭亡苏联就可能变成德国的国策!

反之,列宁格勒人民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伟大的苏联红军又及时解了列宁格勒之围,那么德国人将会充分认识到苏联人民不可战胜的抵抗意志。

至于德国在中路向莫斯科挺进但不会夺取莫斯科的判断,则是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在仔细研究了德军以往的战例后得出的。

现在的德军很少攻打坚城,华沙是围困,列宁格勒也是围困,明斯克干脆不予理睬。而在波兰战役和西线战役中,德军也几乎没有攻打重兵坚城的战例。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都认为德军似乎害怕攻打坚城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

唯一的例外就是基辅之战,基辅是有重兵把守的。但是攻打基辅的德军大都是来自利沃夫的西乌克兰人,并不是日耳曼人。他们死伤再重,对日耳曼人都没有坏处,反而有利于整个右岸乌克兰和西乌克兰的日耳曼化……

巴甫洛夫元帅接着叙述道:“因此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1943年红军应该在第聂伯河以东采取大纵深防御态势,以应对德军可能发起的大规模攻势。同时加强加里宁方面军,并且以该方面为主力,发动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战役。

而在中路,则可以用较少的兵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