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题海无涯,陪衬难当(第2/5 页)

乘龙佳婿的深度解释 府天 411 字 2024-02-18 08:30:23

道?这大概是后世学生们绝对不可能想象的。

不过也是,这年头的读书人,最受重视的能耐就是死记硬背。不到两千字的《大学》,背!不过三千来字的《中庸》,坚决拿下!一万三千余字的《论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万四千多字的《孟子》,虽然有点难,但要考科举,必烂熟于心!

这还是四书,四书之外还有五经!尤其是《春秋》,因为原版太过简略,往往和春秋三传作为合集,但左传、谷梁和公羊全都是相当可怕的大部头,虽然学生多半挑其中的一种进行研修,可仍然要面对谷梁和公羊动辄四万字的篇幅,左传更是洋洋洒洒十九万字!

古人寒窗苦读十年,也未必能把这些书全都倒背如流,哪来时间去学别的?

于是四书里头出题目都要出烂了,从院试、乡试、会试,再到各种低级的岁考科考,以及相熟的人彼此出题互试,无数的题目和范文,这才养活了那么多的八股文选家,形成庞大产业。可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大一批寒门贫家的学子得不到足够的练笔,游离在门槛之外。

至于数学也就是算学,研修的人数都严重不足,哪来那么多有本事够本事能出题的人?

“此一时彼一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张寿轻轻念出了这句话,随即就释然了。只要学生们满意,那当然就万事大吉,不是吗?他呵呵一笑,随即就对一旁的阿六说道:“你回头去见一见曹五,就说是让他稍安勿躁,要是觉得闲着难受,就帮我个忙。你把杨好他们几个轮流调过去,让他们那边帮忙磨砺磨砺。”

原本有些没精打采的阿六立刻就振奋了起来。他甚至快走两步直接绕到了张寿的面前,那双眼睛里流露出了某种慑人的神采。这种神采,熟悉他的人绝对不会猜错。

张寿自然就是最熟悉他的人,此时不禁无可奈何一笑,就干脆利落地说:“好了,你如果要去找人过过手瘾,随时可以去,想邀人回来练手也随便你,反正家里空屋子多得很。”

听到张寿这句承诺,素来面色变化不大的阿六终于喜形于色。他重重点了点头,随即又想了一想,突然开口提起了当初华四爷对小花生的话。见张寿一脸并不意外的表情,他就又把自己对小花生的回复说了,结果就看到张寿对自己笑了笑。

“知我者莫如你,你说得没错,有融水村那些知根知底的乡亲,放着他们的孩子不去挑选栽培,去外头买,我不是舍近求远?只要村子里愿意送进京城的孩子,我都会留下来,就算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