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大包围(六)生命线(第2/4 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游戏 大罗罗 463 字 2024-02-18 08:26:13

集群是很难歼灭的。但是我们可以用瓦图京中将的突击第1集团军给予他们迎头痛击,力争歼灭5000名德军,击毁300辆以上的坦克及各种装甲车辆。”

“靠突击第1集团军不够,步兵太少了。”华西列夫斯基想了想说,“再加上拉库京同志的第24集团军的第52军。先让52军去拉斯扎夫尔以北布防,给予敌装甲集群充分消耗,然后再让瓦图京同志指挥突击第1集团军打击敌人的侧面!”

……

在华西列夫斯基和利亚平筹划反击的次日下午,在里加的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里,曼施坦因和参谋长蒂佩尔斯基希中将在研究前线发回的战报。

进展出人意料的顺利,特别是担任主攻的第4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党卫军第5装甲师在第一天就推进了30公里,在27日上午又推进了10-15公里。

“大将,非常顺利啊,看来苏联人不想和我们在边境地区决战。”

“那是当然的。”曼施坦因一笑,“和我们打了2个多月,俄国人一定已经知道他们的装甲部队打不过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以空间换防御的战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立白边境有什么啊?一大堆集体农庄而已,丢了也不要紧。”

“但是俄国人一定在准备反击。”蒂佩尔斯基希中将说道,“华沙战役的时候苏联人已经有了可以对抗虎式坦克的T-34/57坦克。现在又过了一个多月,以苏联人粗制滥造的本事,一定有了更多的T-34/57坦克。”

现在德国(欧共体)和苏联在机械化装备生产方面对比大概是这样的:坦克产量苏联占很大的优势;飞机的产量双方基本持平;汽车的产量德国(欧共体)一方具有很大的优势;船舶产量也是德国(欧共体)一方拥有极大优势。

之所以会这样,和德国在战前没有庞大的拖拉机制造产业有关。一方面德国在间战期间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制约,不能大搞拖拉机产业;另一方面德国也没有这个需求,农用拖拉机产业的基础是大农业,当时西欧的家庭小农场用不着多少拖拉机。

而苏联和美国都有大片的土地需要耕种,苏联又发展了农业集体化,对农机的需求很大。所以苏联能够发展出四大拖拉机制造基地,积累了大量能够生产拖拉机的技术工人。

因此苏联的坦克产能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只是质量。

另外,57mm炮虽然很难加工,但是历史上苏联也造了将近10000门!

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