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以色列的“国社”(第2/4 页)

常多的。

所以,英国人的这次“出乎意料”的让步,给了德国一个在海军实力方面赶超英国的机会。

因为,历史上的“海军假日”时代在1936年就会到头。到时候,德国就可以名正言顺摆脱《英德海军协定》的控制。但是技术的积累和海军造舰能力的建设,却需要在1936年前完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提前了几年的《英德海军协定》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

思索着要怎么布局海军发展的时候,赫斯曼已经回到了朗廷酒店。

“啊,亲爱的。”克洛伊拉开房门,“有客人到访,是爱因斯坦教授带来的。”

随后爱因斯坦和另外两个男人出现在赫斯曼的眼前。两人都是秃头,不过一个秃的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教授——赫斯曼在情报局的档案上见过此人,他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锡安主义运动领袖,出身在俄国,却在德国和瑞士念完大学的哈伊姆·魏茨曼,同时他还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化学家。

而另外一个长相却有点古怪,有点像是马戏团里面的小丑的人物,赫斯曼同样在史塔西对外情报处提交的报告中见过。他是戴维·本·古里安——在卡纳里斯亲笔书写的报告中,将他称为犹太人中的阿道夫·希特勒!

将本·古里安比喻成希特勒在后世人看来或许是一种“冒犯”,他们两人理应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1931年的人们看来,他们还是有颇多共同之处的。

希特勒立志为德意志人扩张生存空间,奉行的是德意志国家主义至上。本·古里安立志为犹太人获取生存空间,走的是以色列国家主义至上的路线。

希特勒想要压制或驱逐(此时还没有提出屠杀)德国的犹太人。而本·古里安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指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成为多数——当时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有几十万,犹太人只有几万。

希特勒的纳粹党是一个走极右路线的工人党。而本·古里安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中的另类,他不是依靠犹太资本家和金融寡头去建立以色列国。而是依靠犹太工人,靠犹太人的中下层,将他们团结起来,不断迁移到巴勒斯坦定居,最后用武力打败阿拉伯人。

最后,希特勒和本·古里安没有设想过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或是自由主义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主义”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