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中国人忽必烈第一更奉上(第2/4 页)

奸雄是谁 大罗罗 420 字 2024-02-27 10:03:45

的达鲁花赤总管府,实行了行省——路——府(州)——县的四级地方行政体系。行省首长称丞相,路的首长称安抚,州府则称知府、知州,一县之主则称知县。同时,还在陕西、甘肃、山西、燕云等四省各设立一个大万户府以管辖一省驻军。

而对尚未表示顺从的汉侯,如史天泽、张柔、张荣、董文蔚、解严等人,忽必烈也没有立即出兵讨伐,而是不断的封官许愿进行拉拢。

与此同时。忽必烈还大肆宣传“蒙汉色目皆一家”,禁止别人再说什么一等蒙古、二等色目、三等汉。在文官职位分配问题上,也尽可能显得公平。四大行省丞相是蒙古一人、色目一人、汉人一人。朝廷之中。包括中书丞相、枢密使和各部尚书、侍郎皆设左右二员,蒙古、色目任左丞相、左尚书和左侍郎,汉人则任右丞相、右尚书和右侍郎。另外还设立了学士院和翰林院用来安置效忠大元朝廷的汉儒。

总之,一切都伪装的好像是一个真正的汉人王朝一般无二。只是在实行“汉化”的过程中,由刘秉忠、姚枢操刀,在蒙古武力的威慑之下,对陕西、燕云、甘肃和山西四省地盘上的汉军万户、千户进行了整顿。不再允许汉侯同时掌握军政、民政,只能在军民之中任选其一。

不过允许汉侯家族的不同成员分掌文武,所以有一点推恩令的性质。但是在“推恩”之后。又立即实行了军队和民政长官的大调动。让各个掌军汉侯失去了对地盘的掌控,都成了无根飘萍。不得不仰赖京兆府朝廷的供应。

通过这套“行汉法”的改革,陕西、甘肃、山西、燕云四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到了京兆府朝廷之手。原本属于汉侯私有的十几万汉军。也变成了隶属京兆府兵部和四个大万户府管辖的朝廷军队。

行汉法的改革,貌似取得了成功!

只是在南宋呆了好几年,对南宋的汉法了解深刻的刘孝元并不看好这套汉法改革的长期效果。

因为他知道,那些汉侯军队一旦失去地盘,并且被调往外地之后,军将的收入可就没有保障了——有地盘的汉侯一方面可以刮地皮养兵,一方面也会把领内的土地分给军将或军将家属无偿耕种。军将的日子过的比一般老百姓好多了。

而失去了地盘的汉军,是不大可能从大元朝廷得到和原先刮地皮所得一般多的军费供应。毕竟忽必烈行汉法的目的,只是从他所掌控的汉地搜刮更多的财富去养蒙古军队而已。

至于军将土地虽然以“军户”的名义得到了保留。但是没有了掌控地盘的汉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