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2/5 页)

朱门风流无弹窗 府天 451 字 2024-02-23 18:09:27

几眼,他又说道,“因为夏原吉开了口,罢市舶司的事情暂时就搁了下来,只不过我看皇上常常说要申祖制,仿佛不愿意开这个口子,恐怕那日子就在旬日之内。大宁开平的事情则是五军都督府都赞成,这些天都没再提起。平心而论,以市舶司的收入来填补用兵的亏空,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用兵要一发中的,动辄几十万人劳师远征,就得有相应的成果。”杜桢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神情郑重地说,“市舶司重在长效,几十年之后重现宋时的盛景,自然就能看到好处了。至于边地则是重在屯田,只要屯田能够长长久久,边地驻军不但不耗费国库,反而能够养兵养军,保边防无虞。”

说到兵事,杨荣立刻来了劲,当下便撂下手中拿着的奏折,拿着另一份折子走到杜桢旁边,商讨起了自己即将进呈的兵事十四条。虽说杜桢并不是金幼孜这样最佳的讨论伙伴,但却是一个绝佳的听众——在内阁中,他往往是最耐心倾听的那个人,在关键时刻拿出的东西也绝不含糊。只这会儿,听杨荣口若悬河地说着,他却有些走神。

这个时候,张越该启程了吧?

寒冬和国丧搅和在了一块儿,京城自然是一片肃杀,即使最难熬的二十七日已经过去也仍是如此。张越之前已经和大多数亲朋好友提前打了招呼,因此这天早上他从家中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来。张超张起都特意请了假,和张赳一块送他,而方敬和顾彬也都来了,一大帮人一同送到了城外。而小五则是和杜绾坐在一辆车上,那里还挤着个硬跟出来的张菁。

除了张越这一大家子人之外,随行的还有孙翰一家。因运河封冻,众人此次下江南只能走官道,因此行李中带足了厚衣裳之外,甚至还随车带了不少取暖的柴炭,以便路上遇到风雪难走时使用。即便如此,出了宣武门之后,张越又听了父亲张倬的好一番唠叨。

“我之前给你的东西千万收好,到了南京之后,凭此物可以调动那几个绸缎铺子的人手和银钱。你记得对你袁伯伯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万一有事,就算把库房搬空也是值得的。还有,如今那里不比当初,既没有成国公也没有襄城伯,你万事都得多加小心。还有……”

见父亲事无巨细地嘱咐,张越自是认真耐心地听,末了才问起了张倬何时回河南。待得知大伯父张信不放心京里这些个子侄,让张倬守在家里,不日就连孙氏也要上京来,他忍不住笑了笑,随即叹了一口气:“只可惜我这次又见不着娘,回头不知会被她怎么唠叨。”

“你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