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1/6 页)

杨振国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他对这次视察的情况很是满意。

太阳能灯厂全力运转,半个月之后,一定会有足够数量的太阳能路灯使用

灯厂的工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杨振国也没有要求他们了解,那是佟志等技术人员的事情。

按照常理,要是单纯的生产产品,他们也不需要来了解具体的产品在,只要会使用就够了。

若是出了故障,那简单,重新换一个模具就行了。

然而杨振国对于修志等人的要求相当高。

灯厂的技术人员是技术的火种,要掌握相关的技术。

万一,有人能把相关技术往前推一步,哪怕是仅仅的一小步,那都是大赚!

杨振国知道,想要提升大汉的科技水平,两百人是绝对不够的,两干人也不够,两万人还是不够。

那需要数十万上百万人齐心努力,这才能让大汉的工业体系真正建造起来。

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想要完成整个工业的布局,即便是开挂也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没有强大的组织,没有国家做依靠,究其一生,你都没有丝毫的办法!

哪怕是有了强大的组织,也得经过不管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本的工业布局。

就像这个灯厂一般,佟志想要吃透其中的知识点,不拼命个三五年,压根就不用想的。

这,还是他开挂的结果。

杨振国离开的时候告诉修志,只管折腾,不要怕弄坏了。

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爆发出最大的力量!

佟志说他要带领太阳能灯厂的技术骨干们拼命。

杨振国相信他们能够攻克难关

临走的时候,大庄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了杨振国的沉思。

“杨主任,这些设备的精度太高了。”

“按照我们的经验精度高的产品很容易损坏。”

“一旦损坏了,咱们厂里可能维修不了。

“咱们厂里没有几位八级钳工。

杨振国却清楚,太阳能灯厂的零件,若是坏了,恐怕八级钳工研究半个月都够呛能够修好。

半导体精度的要求太高了。

杨振国皱着眉头,

“我要是记得不错的话,工业母机现在美西方已经制作出来了。”

“但老实讲,那原始的机床加工点普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