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吴三桂,只要北京城!(第2/3 页)

活埋大清朝起点 大罗罗 341 字 2024-02-18 08:51:24

以学堂,还宣布要逐渐加强商税征缴。”

“这有什么不对吗?”吴应麒想了想,“除了废科举可能有点不对,均田和收商税的事情我们也在做啊!”

吴应熊笑道:“均田我们的确在均,但是我们的均田是不损害田主利益的……至少在表面上不损害。至于商税,我们当然要收,可我们收得很粗,可减可免的人也不少。”

吴周手里拿着个没人的四川,当然不需要去割地主的田来均了……虽然佃户被均成自耕农后,地主的土地也租不出去,只好自己随便种种。

但是地毕竟还在!

只要多生点儿子,以后都可以派上用场。

可朱和墭统治下的南直隶、浙江、江西虽然人均耕地面积也不小,没有十亩也有八亩,均一均就是户均富农的水平——一个五口之家分到四十亩水田绝对很幸福了!但是毕竟没有大片无主的空地可以分配。所以南直隶、浙江、江西的均田肯定是均存量,必然会有许多大地主失去土地!

另外,吴周治下的地盘工商业很不发达!

所以吴周也不是很重视商税,自然不会为了一点儿商税去得罪境内的士大夫。

吴应熊接着又道:“不过朱和墭这回最得罪人的举措还是渐废科举!他不仅要逐步废除科举,而且还要广开学堂,大办教育……要让人人都有书读,让所有天资聪明之人都有机会读书上进。这是要掘士大夫们的根啊!”

其实在科举上进的时代,真正能走到高中进士这一步的,都是脑瓜子特别好使的学霸。

但是士大夫阶级对土地和教育资源的垄断,也阻挡了大批家境不好的聪明孩子和他们抢夺上升通道。

另外,科举考得是文科,而八股文章又比较容易“刷题”,所以垄断土地和教育资源的士大夫阶级也就容易“固化”了。

这一点和后世某些国家的私立教育精英化、公立教育快乐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应熊又道:“而且朱三父子自广东起兵以来很少招纳清虏的降臣降将……还经常处死被俘的清虏大员,对于入旗籍者尤为严酷!

虽然有紫金山之战这个例外,但是清虏的那些带兵官和守臣,还是知道在清虏失其鹿的时候该投靠谁的?所以二弟只管北上,无需占据州府郡县。只要二弟的大军可以迫近北京,河南、山东、陕西、山西之地皆传檄可定!”

吴三桂听完长子的分析点点头,对二儿子道:“老二,你可明白了?”

吴应麒重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