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事情不对头啊(第2/4 页)

天下雄关 大罗罗 324 字 2024-02-18 08:20:51

州)大族,曾祖父陈俊卿在孝宗朝曾经拜过左丞相的陈子龙,这个时候看着校场当中整齐肃立的千余陈家族丁,是很有一些感慨的。

且不说这千余精壮汉子的武艺如何,单是他们在这火热的日头底下一站就个把时辰,还如此严整,丝毫不乱,而且连半句怨言都没有,就是泉州城内外的那些御前大爷兵不能相比的。

陈子龙虽然是文士,但同时也通武艺。历史上他还教出一个武术家女儿名叫陈淑珍(许夫人)的,是南宋末年的抗蒙斗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在临安上太学的时候,就和当时在武学当博士的陈淮清相交,经常讨论兵法,而且也拜读过陈德兴写的兵书战策——都是最实用的练兵打仗之法。他的千余族丁,就是按照陈德兴的练兵之法,严格训练出来的。连大义教官都原封不动搬了过来,都是由族中饱读诗书的青年士子出任。而普通兵丁,也都是兴化陈氏的族人。他们平日里面的训练,也都是按照北明士爵兵的要求进行的。

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武器装备不如士爵兵那样豪华。不过也不算太差。全军上下配了200副步人甲,400副皮甲,400副纸甲,200张神臂弩,200张步弓,200杆长枪,400副刀盾(福建多山,骑兵没有太大发挥余地,所以就多配刀盾兵和弓弩兵了),还有一杂七杂八的装具和箭簇。

所有的兵甲器械,包括一支箭一张弓,都是陈子龙亲自向泉州的各种手工作坊下单,亲自过目验收的!质量是绝对有保障——花自己的钱,当然要睁大了眼珠子反复验收了,哪怕一点儿小毛病,都得返工重做!

这团练可是兵为士有的!泉州府只是拨下些经费,其余一概不管。募兵和置械都是掌兵的书生自理,也就是陈子龙自理。而且上面拨下来的经费不足,陈子龙还自掏腰包贴进去一万多贯,怎么能打马虎眼?

花自己的钱,练自己的兵,自然是万分上心。只是这种兵为士有的团练,和兵为将有的雇佣兵,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将团练当成做官本钱的士大夫和拥兵自重的武夫,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两个问题,赵家的老祖宗早就想透了——要不然哪儿的文武殊途和唯有读书高?

不过刚刚当上兵头,实际上已经转变为武士的书生陈子龙,现在却是一点儿也没有想过。

一个陈姓的机宜跑到了校场里面,喜气洋洋地大声道:“刚中(陈子龙字),团练使的命令下来了!”

陈子龙一下转过身,手按宝剑,“是要出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