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千年未有之变局(第2/4 页)

天下豪商赵玉盘 大罗罗 567 字 2024-02-18 08:33:30

哦?晚辈的学问不好吗?”武好古笑了笑,“连大涤翁也看不上?”

他眯着老眼,又看了看武好古,哼笑了一声:“你以为蔡元长和苏子由是看不上你的学问才反对你的?蔡元长要是真看不上‘实证论’和‘理性论’,才不会把右相的位置拿出来拉拢苏子由呢。苏子由要是看不上你的学问,也不会为了右相的位置就和你的实证学派为难。他们二人,恰恰是看得上,而且看得懂,才会与你为难的!也就是苏子瞻因为蹉跎太久,看穿了官场,看破了天下事,心性剧变,才会不遗余力支持你的学派。”

他这话好像在说苏东坡是被一帮儒家官僚整太惨了,心理变态,所以才支持武好古的……

武好古瞅了眼章惇,伸手接过女使递过的葫芦,也拔掉塞子,喝了一口冰镇酸梅汤,然后沉默了一会儿,才问:“大涤翁以为晚辈的学问有何不妥之处?”

章惇想了想,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武好古皱眉:“何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论语》中的原文,在后世的解释当然是非常负面的。不过在北宋,《论语》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圣人之言,不可能有负面的解读。

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既然不易知,就不用知了,按照圣人的指导去做就行了”。

不过章惇显然是有了不同的理解——当然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圣人的。

“在读懂你的《理性论》之前,老夫也没有参透圣人的这段教诲。”章惇道,“不过现在老夫总算是明白了……圣人的意思并不是不想让民知道他的道,而是不想让民知到求道的手段。而你的‘理性论’,就是求道的手段。你的‘实证论’,则是证道的手段。这二论本应由圣人掌握,你却将它们公之于众。”

“所以,天下将会因为你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了!”章惇加重了语气,“崇道,你觉得做官家的,做宰执的,有人会喜欢这种千年未有的变局吗?这变局,对于他们而言,又有何增益之处?”

果然厉害!

武好古心道:理性主义不就是启蒙运动的主导思想吗?而启蒙运动不是敲响了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丧钟吗?

虽然自己的《理性论》还是非常浅薄的,还停留在理性演绎法的阶段——因为受到科学发展的限制,清楚明白的原理很少,所以通过理性演绎法推理而出的道理有时候会非常神秘而不可验证。

但是《理性论》配合上《实证论》,还是给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