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子释疑?更生风波(第2/4 页)

朱门风流校对版txt下载 府天 451 字 2024-02-23 18:09:27

告退的意思,他不禁眉头一挑:“还有什么事非得这个时候报上?”

黄俨仿佛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四周,见几个小太监都是泥雕木塑一般垂手肃立,那个宫女仍是低头忙着按摩,并无闲杂人等,这才笑说道:“老奴刚刚去了一趟通政司,结果发现江南那边送来了奏疏,所以记档之后就立刻送过来了。这外头的流言不可信,小张大人自个写来的折子总归不敢蒙骗皇上。”

“奏疏?他先前的奏事折子早就到了,行在六部和内阁众人还没拿出处置的条陈来?”

见黄俨摇头,朱棣不禁有些不耐烦了:“那些人就知道揣摩圣心!张越在松江府杀倭和善后的时候倒是心硬,这会儿却心软了。开海禁是开海禁,之前走私的又是另一回事,按律那些胆敢走私的商人全都该死……算了,比起那些通倭贼党来说,这些人还有可恕之道,况且初开海禁杀了商人终究不祥。这样吧,只杀首恶,家属不问,余者从轻论处,不过仅此一回,不为永例。至于那些里通倭寇的贼子,也不用杀了,让他们戴五十斤重枷在市舶司门口永远枷号,至死为止!回头你去传话,就说是朕的旨意!”

即便是黄俨这等漠视人命的性子,此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廷杖下头固然也是能打死人的,但那毕竟是短痛,这枷号死人却是长痛。他不由自主地感到脖子上发凉,答应一声后就毕恭毕敬呈上了手头的奏摺。

朱棣决定了这件事,此时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接过黄俨手中的奏折瞧看。大明朝并没有密折制度,除了张越之前不用走正经路子的札记以及锦衣卫的例行呈报之外,一应奏疏都由通政司分拣呈递,因此他也知道这样一份东西一定被许多人仔仔细细看过琢磨过。他原本只是一目十行扫过去,但看了几行字之后,那漫不经心的表情就没了。

“倭寇从倭国远道而来,必趁东北风,然一年东北风盛行之季不过数月,缘何倭寇来犯却不分月份?昔日太祖皇帝将沿海诸岛百姓撤至内陆,此坚壁清野之术,奈何仍有庶民勾结倭寇乃至于货卖补给,使沿海各岛皆为倭寇海盗盘踞。而东番大岛,更是为彼等乐土。今陛下以大军沿海捕倭,正当铲除此等祸根,今后可常保沿海靖宁。”

对于这样的正事,朱棣自然极为上心,沉吟片刻便决定召廷臣商议再定。看到下文写的都是商人云集市舶司的境况,他渐渐露出了笑容,直到看见最后一段,他原本已经舒展的眉头方才再次紧紧皱起。

“前时臣与提督宁波市舶司太监汪大荣偶遇,遂同行游万人市,不意竟遇刺客。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