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决战日!国人必胜!(第2/6 页)

康熙爷你的大清亡了 大罗罗 287 字 2024-02-18 07:26:12

的衙门,又不受州府管辖,而是由上面的卫直管。

在卫和折冲府里面任职的文职官员和吏员,又全都是拥有兵籍(府兵籍)的士人,也就是识文断字的府兵。

这些卫和折冲府出身的文职官员,又可以担任大周朝廷和地方的文官、吏员,而且在仕途上的待遇还高于科举出身的文官……毕竟吴周的军头们都会把这些拥有兵籍的文官看成自己人,用着放心,提拔起来自然就容易了。

所以吴周的府兵和大明的国人、国士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就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国家的“小股东”。都是国人!

不论大明还是吴周,都把他们当人,当自己人,当成国家的柱石!

这一点,从他们正在享用的“最后的早餐”,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现在的大明国人军和大周府兵,在上番服役时,一般都能吃饱甚至吃好的。

光这一条,明末的那些“丐帮明军”和大清的绿营兵就比不了,大概只有早些年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八旗兵才能和他们相比。

当然了,大周、大明的军队并没有做到标准化,不同地区的部队,所执行的伙食标准、军饷标准,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就大周这边来说,吃得最好的当然是两湖地区的军队。本就养在鱼米之乡,再加上眼下的中国大体上是人少地多,湖广的粮食供应自然是比较宽松的。

陕甘是苦瘠之地,哪怕现在人口密度不是很高,但还是很苦的……天干地旱,土里不长庄稼,那真是没什么办法。即便能从湖广运粮过去,这成本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也运不了多少。

这可不是吴应麒、吴世琮不舍得让下面的府兵吃好,而是实在没那个条件。

而这一次跟着吴应麒来的陕甘府兵,也享受起了吴国贵的湖南府兵的伙食待遇。在陕甘时候他们通常只有一日两餐,只有出任务的时候才能有一日三餐。到了湖广之后,伙食标准一下就上来了,一日三餐,而且都是白米饭,每天都能见着一点荤腥。

这回上了前线,吃得就更好了……一天两顿见荤,白米饭放开了吃!

而今天这“最后一餐”的标准就更高了,根据吴应麒的命令,全体将士,有酒有肉,米饭管够……反正吃吴国贵的,吴应麒一点不心疼!

吴应麒背着手和他的儿子吴世琮一块儿,在榔梨市大营当中转圈,顺便视察大家伙的“最后一餐”。

吴周军最基本的编制就是卫、营、队,他们的卫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