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杨秀清,交税了!(第2/3 页)

活埋大清朝 百度网盘 大罗罗 341 字 2024-02-18 08:51:24

随后就被委派了“天下第一关”,南京龙江税关的关长。

没成想他新官上任没几天,就遇到一个“惹不起”的姑奶奶了。

陈一刀可不是什么铁面税吏,他就是个和气生财的笑面税官,人长得也和气,白白胖胖的,笑起来特别讨人喜欢,而且还特别有耐心……在他打量了一番“杨姑奶奶”后,耐心就有点泛滥了。

“杨姑娘,”陈一刀一边陪着笑脸,一边摸出个名为《新关税手册》的小本子,双手递给杨紫云,“这是圣人明王亲自编写的《新关税手册》……在如今的应天府境内,不仅有点身价的商人都人手一册,官员也都人手一册。杨军师的这趟外差出的大概有点久了,恐怕没收到这本《新关税手册》,要不您先替他看看?”

杨大姑娘大眼睛一瞪,“我看这个干什么?我又不做买卖!”

陈一刀一点不生气,继续笑嘻嘻地解释:“本朝对官员官眷经商是有不少限制的……不过再怎么限制,买卖的事儿总是难免的。别的不说,就是军师的赐田收上的粮食总要发卖吧?要卖粮食,那就得交税啊!”

绝对禁止官员经商在如今的新大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新大明的官员都拥有农耕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

他们本身就是“有产阶级”,而拥有生产资料后,就难免要参与经营了。

经营农场也可以看成一种商业行为。

另外,朱和墭重点扶持的南洋特许贸易公司、东厂官银号、西硝厂、南器械厂、内火药厂等公司合营的商号和工厂,也都有官员的股份或是有官员任职其中。

所以朱和墭的大明朝廷对于官员经商的问题采取的是限制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

陈一刀接着又道:“另外,官员外放或是外出执行公务时用所乘坐的官船带点货物也是允许的……但这个税不能不交!”

杨大姑娘眼珠子一瞪:“怎么了?姑奶奶就是不交,你能拿我怎么样?”

陈一刀笑道:“杨姑娘有所不知……这大明的通关税虽然还没有全面实行,但是在试行的应天府、苏州府、广州府和各处海关榷场,是没有办法不交的。”

“不交会怎么样?”杨大姑娘杏目圆睁,“姑奶奶就是不想交!”

陈一刀也不着急,还是慢条斯理地想跟她解释:“杨姑娘,您有所不知……这通关税啊,是很难逃掉,也很难抗掉的!因为应天府、苏州府、广州府的主要商埠和海贸榷场都有税吏把守,进出的商货都要出示专用的税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