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东坡之死(一)(第2/4 页)

几日告假没有上朝了。

这意味着旧党很有可能会很快失去两个宰执级别的重臣!而且很难找到替补的人选。

虽然够资格的旧党重臣还有韩忠彦、苏辙、范纯粹、范纯礼四人。可是新党领袖蔡京推出了更有力的人选,赵挺之和陶节夫。

其中赵挺之已经当了好多年的御史中丞,而且谁都知道他非常得赵佶的宠幸。他的资历也早就够得上宰执了,只是为了让新党更有利的控制御史台,蔡京才让赵挺之一直挺在御史中丞的位子上。现在苏东坡、李格非都快死了,赵挺之入政事堂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而陶节夫不用说了,收复银、夏、宥、盐、朔五州的功劳怎么都有他一份的。就算当不了宰相,一个同知枢密院事总是有的。

也就是说,蔡京主导的新党,这次肯定能拿下一席宰执!赵挺之是稳稳的!

这样一来,六个宰相里面旧党最多能保住一席。而且这一席能不能保住也很难说,因为还有一个吕惠卿也是大热。虽然吕惠卿的人品很差,但是这次在西北也立了功,干几天宰相不过分吧?

所以一旦苏东坡和李格非在近期先后病逝,旧党在政事堂和枢密院中很可能会清零。

当然了,武好文是不怕的。他的官运蔡京都挡不住,当宰相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是他的年纪太小,二十多岁入政事堂也不像啊!赵佶再宠他,也得让他历练上十几年,到奔四的年纪才可能当个副相或是同知枢密院事。

在这之前,他是没有办法跟蔡京斗的,自然也保不住几个党羽。在京的官员们,当然不会为了十几年后的宰相去得罪当朝的宰相蔡京了。

而且,武好文还是武好古的弟弟!

蔡京和武好文的矛盾其实不是不能调和的,毕竟武好文就是个传统的士大夫官僚,只是娶了韩忠彦的女儿成了旧党的。

可是蔡京和武好古的矛盾就有点不大对头了。他们之间不是私人恩怨,甚至也不是党派之争,而且武好古是个武官,也不可能当宰执啊!

但是武好古却撑起了一个儒家实证学派(也叫儒家理性派),这绝对是可以在学术上碾压荆公新学的学派!

和实证派相比,理学和蜀学对荆公新学的威胁几乎不值一提了……

而且由云台学宫培养出来的儒生,在办事行政的能力上,也足以碾压用“经术造士”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儒生。

所以武好古是在挖蔡京和新党的根基。作为新党的首领,蔡京必然要